主要的问题在于:首先,我们目前对如何构造密闭的生态系统知之甚少,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这和皇帝新装的故事还不完全一样,这些人的动机可能还真是为新发现添砖加瓦。只有偏离真实价值较大的假阳性发现才会引起人们注意,而一旦某个发现对已有知识有较大改动,很多人会帮着煽风点火强化这个未必是真实的发现。
新药研发离不开早期重要发现,但多数看似重要的发现对新药不会产生一毛钱影响。比如现在的免疫疗法,任何增强免疫反应又能杀伤肿瘤的研究结果都更可能发表在著名杂志上,这肯定增加实验设计、诠释的偏见。统计学上的中值回归也起一定作用。数据只要上足了刑可是什么都可以说的。这些物质刚被发现时被寄予厚望,但20年过后基本没有对新药有什么影响。
文章最后说很少有东西能完全达到预期值,这从离婚率就可以看出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逐的神奇分子 2016-10-01 06:00 · brenda 近期的《科学》杂志发表一篇文章回顾过去20年制药界追逐过的几个当时被认为会改变世界的神奇分子。膀胱癌的生存率取决于癌症所处的阶段、类型和确诊时间,IV期膀胱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5%。
OPDIVO(nivolumab)单药疗法可用于治疗BRAF V600突变阳性不可切除性或转移性黑色素瘤。在其它风险中,无法保证Opdivo将获得mUC新增适应证的监管批准。基于该疗法在无进展生存期上的显著效果,该适应证获得了快速批准。无论是否出现新信息、新事件或其它事件,百时美施贵宝不承担公开更新此前瞻性声明的任何义务。
关于Opdivo 肿瘤细胞可利用免疫检查点通路等调控途径隐藏自身,使自己不被免疫系统发现,从而逃避免疫攻击。OPDIVO(nivolumab)联合YERVOY(ipilimumab)适用于不可切除性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
百时美施贵宝一直处在这一领域的最前沿,是第一个拥有肿瘤免疫药物联合治疗方案的公司,并仍将持续研究联合用药对肿瘤治疗的作用。OPDIVO(nivolumab)可用于曾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患者的治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OPDIVO适应证OPDIVO(nivolumab)单药疗法可用于治疗BRAF V600野生型不可切除性或转移性黑色素瘤。CheckMate -275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其他有效指标还包括缓解持续时间和总体生存率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全球官网BMS.com或通过LinkedIn,Twitter,YouTube和Facebook关注百时美施贵宝。请参阅重要安全信息章节的末尾部分了解关于CheckMate临床试验受试人群的简要描述。CheckMate 037和066——晚期黑色素瘤。尿路上皮癌是最常见的膀胱癌类型,约占所有膀胱癌病例的90%
其余两家,罗氏直到2014年11月才决定要在中国投资建厂,西门子则是刚刚才宣布,雅培则还没有动静。试剂本地化供应的常用方法为了实现本地化供应试剂,通常的做法有以下几种:1. 合作贴牌生产和当地厂家合作、通过贴牌的方式本地化供应试剂是简单易操作的方式。
这类合作通常集中在低附加值但量大的产品品类上,能够有效缩短注册的时间、缩短运送的时间、提升客户满意度。在发展中国家地区和中国市场,1995年在济南、2003年在无锡,希森美康分别建立了试剂厂。
试剂研发生产的特殊性和诊断仪器设备相比,试剂的研发生产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个是自建的,一个是收购的,供应本土绰绰有余,还能出口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弊端是质量控制的标准比较难于满足要求,尤其是对国际巨头来说,本地厂家的生产水平还是有差距的。一定是和企业在当地的市场策略,市场占有率挂钩的。全世界范围发运试剂,运费往往比试剂本身还高,经济效益极低,因而本地化试剂生产受到诊断厂家高度重视。更怕的是,收购了个空壳,核心人员到对门再开一家类似的厂。
IVD四巨头,除了贝克曼(实为库尔特)早在1998年在苏州建厂,刚开始的时候还是以简单的血球试剂为主,后来才扩展到生化和免疫。在海外,他们在欧洲的德国,早在1993年就建立了国外第一家试剂厂。
2016-09-22 06:00 · wenmingw 随着IVD四巨头的罗氏、丹纳赫和西门子都在中国设立试剂厂,大家猜测雅培诊断也应该在考虑中。核心提示:西门子医疗诊断宣布在上海自贸区自建亚太区首个诊断试剂工厂,进行本土化生产生化试剂和免疫分析试剂的消息引起业界热议。
一般企业在刚开始阶段,对市场和政策不熟悉的时候,采用这类型合作是比较保险的,值得大部分国产厂家开拓海外市场时参考借鉴。即使找到,可能要通过长期的改造来达到目的。
大家不仅在问:到底是合作、收购还是自建试剂厂更好?医疗船长结合自己过往的经历,和网友们一起来讨论讨论这个话题,欢迎拍砖。另外就是利润和自产试剂相比差距很大,一般自产能达到70%以上,而贴牌的话可能只有30-40%左右。某国产企业也希望通过收购当地试剂厂家来进入金砖国家市场,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考察之后最终放弃。中国诊断厂家主要以仪器出口为主,试剂出口极少,除了试剂质量有差距以外,跟试剂生产基地布局,尤其在全球范围内来看,基本为零,有很大关系。
配方和工艺一旦确立和成熟,运输的方便性则成为重点之一。接着在美国的芝加哥,同样是1993年,他们也建立了试剂厂并不断扩大。
希森美康形成了除非洲大陆以外的覆盖全世界的巨大试剂供应网络,成功打败库尔特,成为血球领域的老大。对国际巨头来说,收购当地厂家的风险主要是很难找到合适的标的。
对国产厂家而言,通过收购发达国家试剂厂家,除了能攻占当地及周边市场,也是获得试剂技术的很好办法。试剂的研发生产,取决于配方的研制和工艺的控制,方能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
相信雅培和九强、罗氏和九强的合作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但就目前而言,暂时只能是国际巨头玩的游戏,国产企业还需时日来练好内功。自建工厂前期投入大,产出周期长,要克服的困难很多。当中国市场成为国际巨头的第二大或者是第三大市场时,自建工厂是必然之选。
就血球试剂配送能力而言,无任何公司能出其右,是国产企业学习的榜样,值得深入研究。其主要考虑还是风险不可控,比如说对当地的政策法律法规等的不了解、当地运营管理人才的管控以及成本的控制等等都让国产企业头大。
国际巨头们在做自建工厂的决策时,也是小心翼翼、慎之又慎的。2. 收购当地厂家对国际巨头而言,通过资本的力量收购本地试剂厂家是快速切入当地市场的较佳方式。
某印度诊断公司,前些年在捷克、土耳其、美国等进行了批量收购,希望整合资源成为诊断领域的领导者,结果却是整合不力,亏损频频,是为前车之鉴。随着IVD四巨头的罗氏、丹纳赫和西门子都在中国设立试剂厂,大家猜测雅培诊断也应该在考虑中。